保护手机安全,专利怎能“偷懒”
骚扰电话不断、手机信息频繁失窃,201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系列手机信息安全问题——
如何用专利编织手机安全防护“网”?
“您好,需要办理银行贷款吗?”
“您需要买房吗?”
“本公司有正规发票……”
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被这样的电话骚扰得不胜其烦的经历。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骚扰电话黑幕、免费WiFi使用户手机信息遭窃等诸多手机信息安全问题被曝光。360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约165.9亿次,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613亿条。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切实反映了我国手机用户面临的信息安全窘境。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虽然国内外在手机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较多,但转化率较低,没有将专利尽快转化为产品。专家建议,相关研发团队在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的同时,还要加大专利的转化力度。同时,手机产业链各方还应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完善自身产品,力求为用户提供多方位的安全防护。
手机安全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骚扰电话和短信、免费WiFi使用户手机信息遭窃成为困扰手机用户的主要安全问题。
360公司高级专利工程师何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很多骚扰电话都是利用透传技术批量拨打,骚扰短信则是利用伪基站进行群发。公共WiFi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钓鱼WiFi”和网络攻击。“钓鱼WiFi”是黑客在公共场所搭建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网络,将其伪装成商户的免费WiFi,以此窃取用户的手机信息;网络攻击则是在同一个网络内,黑客通过不法手段窃取用户的手机信息。
“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信息安全正越来越受用户及相关企业的重视。目前,国内厂商推出了多款产品,如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百度手机卫士等,这些产品一般都具有广告监测、骚扰拦截等功能,可以帮助手机用户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识别恶意链接等。”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据了解,360公司很早就针对如何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防止免费WiFi盗取用户信息进行了研究。“自2011年起,我们就基于强大的数据分析开始研究骚扰电话和短信拦截技术,目前推出的360手机卫士能帮助用户拦截骚扰电话、伪基站发送的短信等。”何璇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在防止免费WiFi盗取用户信息方面,360公司推出了“360免费WiFi”产品,其可以保护用户隐私、自动识别钓鱼网站等。截至目前,在手机信息安全领域,360公司已经提交了约500件专利申请,内容涉及手机杀毒、广告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拦截、WiFi安全检测、支付环境安全检测、隐私保护、手机防盗等技术。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从总量看,这些手机安全产品用户使用的并不是很多,产品的市场推广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确保手机安全还需多方给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李昕宇经过全球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3月17日,在手机信息安全领域,国内申请人共提交了960件专利申请,其中涉及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的专利申请有245件,技术内容涉及过滤和拦截包括骚扰电话、恶意呼叫、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等;涉及WiFi安全的专利申请有10件。国外申请人在手机信息安全领域共提交了2.0172万件专利申请,其中涉及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的专利申请有127件;涉及WiFi安全的专利申请有415件。
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国内外已经针对手机信息安全进行了诸多技术研究,但手机信息安全保护为何仍然形同虚设?有业内专家指出,虽然国内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不少,但申请人普遍缺乏专利运营意识,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实例仍然较少。
“虽然国内诸多企业已经推出了多款手机信息安全产品,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仍然不成正比,技术转化率仍待提高。”刘杰豪表示,目前,很多手机用户的安全意识淡薄也是骚扰电话不断、手机信息频繁遭窃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刘杰豪建议,要提高手机信息安全,一方面,手机产业链涉及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各方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在加大技术研发、注重专利布局的同时,也要尽快将专利转化为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另一方面,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完善自身产品,同时使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力求为用户提供多方位的手机信息安全防护。
“产品厂商在不断加大手机信息安全保护力度的同时,作为产业链的终端,手机用户也需要提高防护意识,尤其是在个人通信、移动支付等领域。只有产业链各方共同发力,才能为手机安全编织一张防护‘网’。”刘杰豪表示。(冯 飞)
业界观察
手机安全,专利转化是关键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近年来,手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央视“3·15”晚会又重点曝光了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以及电话、短信诈骗等问题,更进一步引发了广大手机用户的关注和热议。
笔者在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对手机信息安全、WiFi安全以及防止电话和短信诈骗这3个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经分析发现,在手机信息安全领域和防止电话、短信诈骗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全是国内企业;WiFi安全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也有6家是国内企业。其中,中兴通讯和华为位列这3个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前两名,奇虎360、联想和腾讯等知名公司的专利申请量排名也十分靠前。
由此可见,在手机信息安全、WiFi安全以及防止电话、短信诈骗方面,专利申请量领先的国内企业主要是大型手机企业以及网络安全企业,他们既有资金优势又有技术优势,可以说,在相关领域内,国内企业的技术和专利实力并不逊于国外企业,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发生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呢?
笔者认为,国内相关企业没有运用和经营好自己的专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以WiFi网络欺诈检测技术为例,几位专利申请人拥有相关专利,却没能很好地将其产业化,没能真正使其技术为公众所知、为公众所用,专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与此同时,某些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专利运营能力、有可能将相关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却未能提前针对WiFi网络欺诈检测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
另外,从长远看,对于中兴、华为等已经在全球市场参与激烈竞争的国内企业来说,在手机信息安全领域,其分别仅有12%和14%的中国专利申请同时在美国、日本或欧洲提交了专利申请,其他国内企业的这一比例更低,这对于开拓海外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来说是不够的。这些企业在进行手机信息安全等相关专利布局时,还需要考虑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需求,需要进行海外专利布局。
挑战即机遇,国内相关企业应抓住当前手机信息安全契机,针对公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信息安全事件研发先进技术,有前瞻性、有广度、有深度、有重点地进行专利布局,同时加快专利的产业化。只有专利加把劲儿,手机才会更安全。推荐:www.bddylngy.com
- 上一篇:手机没电了,身边又没充电器咋办?你肯定不知道!
- 下一篇:没有
相关文章